二十年前,你对我们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理解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还不懂得《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也不知道《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更别说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你却要求小小的我们每天念着这些摄人心魄的文字,让我们感受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今天想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诗意的情怀。
也许你会说这和老师的工作有关系嘛?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快餐式的文化环境里,看看我们今天的孩子:焦躁,不安,早熟,贪婪,这不是我们孩子的错,但是它的影响却很深远。网络风靡时代,他们接触的流行词是撩妹,宝宝,洪荒之力;有钱,任性,也是醉了;更有什么蓝瘦,香菇。网络流行语盛行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粗俗煽情低级趣味的词语,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阶段,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网络流行词,什么是规范的语言。很多词语出现在作文里或公众场合就觉得格格不入。这让我想起千年前孔夫子在教导他儿子伯鱼的场景。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伯鱼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说:你学诗了吗?伯鱼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说你没有学诗,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由此可见读诗的重要性!让现在的孩子去品读经典诗词虽然很困难,但是也要多接触适合他们的语言。而我们作为老师,更要起到榜样作用。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我的老师,有一天他走进教室对我们说:给你们读读徐志摩的一首小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温柔!你说内容特别美,温柔也是一种美。我们看着无比陶醉的他,不知道他说的美是什么?
然后他说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林清玄写的《温一壶月光下酒》,先不说内容,看到这样的题目,就让人醉了。从此,再写作文时,我们都想:写个什么题目可以让人醉呢?上课之前他总是少不了一首小诗或短文,而这众多名家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汪国真了,他总是讲,总是讲,讲到我把这500首小诗都背下来了。长大后我才明白——有一种精神美要传承,有一种生活味叫诗意!学生年代遇到这样的老师,我是多么幸运!
今天我走上三尺讲台,我常想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他们大多生活富裕,不需要我物质上的支持;而且生活中溺爱泛滥,也不需要我过多的精神鼓励。看着他们每天调皮笑闹,屡禁不止,我就想也许有趣的书可以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我就从家里从朋友那里在从淘宝上买一些,精挑细选的攒了100多本儿童文学放在班级的书柜里。因为他们平时都很崇拜我的写作能力,我就对他们说:你们跟老师的差距就在这100本书里,等你都看完了,你就能赶上我了。我本来只是想让他们安静下来,没想到他们都入迷了。班里几个贴心的女孩子都给书包了一层透明胶,分外爱惜,而且始终都没有丢一本。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竟然有几个酷爱读书的来找我了,她们兴高采烈的说:老师,那些书我都看完了。我现在跟你还差多远?我没有想到他们看书的速度远远超过我。我就在班里说:能看完老师选的这些书的学生,如果是写故事已经赶得上我了,但是如果想在文采上赶得上老师,还需要再看三本。他们异口同声地问:哪三本?我说:明天老师带过来。你们肯定猜得到,我推荐的这三本秘籍就是我当年老师不推荐誓不罢休的汪国真的诗集,另两本就是唐诗宋词。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水平差点没有关系,我要把这份美感与诗意传承下去。
而且,我不只是在话语上影响他们,更会提笔示范。现在选一首为孩子们写的小诗作为我的结束语:
理想的午后
为你写诗
写出一片深蓝
写轻一卷白云
写凉一阵微风
写绿满皇都的杨柳
从此,在怡心湖畔
看水波荡漾。
写出一带玉山
环绕花的海洋
写出一片湿润
滋养你的成长
写来满园风光
写亮安静的海棠
写出发芽的老树
点点滴滴
苍苍茫茫。
写出一世界金灿灿
写下你丢掉的箩筐
青砖黛瓦,
河水流淌,
写出一位掌灯人,
把你照亮。
再写来一幕年轻的战场
准备升起弯弯的月亮
然后挂上满天星光
在星光下为你捻一缕茶香
你若插上翅膀
我便凝神眺望。
【手机客户端请点击下方观看】
